一、規劃方略
定位:以觀花采摘為主要特色活動,集健身、休閑、娛樂、度假為一體的郊野公園。
原則:利用現有的資源因地制宜;以立足本土充分挖掘人文故事為文化特色;保持現有特色景觀的前提下進行景觀豐富。
整體提升改造措施:一是服務設施方面,利用為主、改造為輔、局部新建為原則,以合理利用現有的居民點、公共建筑、廠房改造設計游客服務中心、餐飲、住宿及文化陳列館;二是景觀特色方面,以利用現有植物,新增特色景觀為原則,充分利用現有的果林保持以桃、梨為主要特色的植物景觀。新增沿s233河濱新增桃樹柳樹形成桃紅柳綠的綠濱水景觀;在停車場新增高大果樹形成生態停車場;在果林下套種低矮植被增加景觀性和經濟效益。
文化特色方面:以挖掘、整合、新增為原則。一是挖掘,果林場的創業史、發展史作為該區域的特色文化主題,通過建筑、樹木、構筑物、雕塑、老照片陳列等方式來敘述鮮活的創業故事,讓人們了解歷史、記住歷史;二是整合,果林現有佛教文化、壽星上、571人防工程遺址等資源;三是新增沙灘、空中棧道、觀景塔、桃紅柳綠線等景點
活動特色方面:賞花、健身、娛樂、采摘。一是賞花,春賞桃梨;二是采摘,秋采摘;三是健身,自行車、劃船、有氧運動(四季);四是娛樂,釣魚、野炊、燒烤、沙灘游戲、防災避險體驗(四季)。
管理方面:季節區域性。采取季節區域性封閉式管理模式。
二、重點打造
兩節:桃花文化節;梨果采摘節。
兩線:健身賞景線;桃紅柳綠線。
八景點:壽星文化區;游客嬉沙區;宗教文化活動區;非遺文化展示區;民俗動態展示區;楊林燒烤區;軍事教育基地;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。